第一期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期
原本以為只有自家的祥瑞,一轉眼成了三家共有的。
就以消息傳出來的時間來看,分明就是同一時間!
至於那些消息,更是顯而易見,原本的想要縮小範圍,不管是為了減少影響,免得被人利用,還是為了一手獨掌免得消息外露,伴隨著消息到地方的時候,頓時都化為烏有。
不過憤慨之餘,也帶著幾分慶幸,幸虧消息傳來,否則自己一方隱匿,那就等同於把這件事情的主動權交於旁人。
就以現在這個幾乎是三方一同弄出來的趨勢,這種事情必然是攔不住的。
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與其交給敵人,流言蜚語傳得四處都是,還不如直接就把這件事公之於眾。
雖然想想這種事情到底還是有些威脅性的,但是已然有了第一次的先例在前,更何況現在了,作為打下一方的霸主,還是作為繼承父兄基業的孫權,到底掌控力不小,自信到底還是有的。
當然相比較孫權與曹操那邊,成都那邊的消息或多或少都是落後的。
距離就算是沒有那麽遠,但是到底傳信的路也有些艱難。
即便是這件事關羽之前也曾傳信回去,但是也不過是混合著眾多軍情政務一同送回去的,隨後關羽寫信加急傳於成都,就算是更快,那也是要時間的。
遠在成都的劉備等人倒是不知道這些事。
州牧府,裏面談不上多麽華美,但是就沖著那青石長平,高檐良柱,也依稀可見當年的富貴。
方鏡流出來的話,即便是被定成了靈異鬼神所為,但是有些東西,到底不是一家之言。
他們雖有兵馬,但是到底入主益州方才一年。
益州本土豪強士族,到底仍舊有一部分仍有異心。
雖然那方鏡中音所說之話,實在離譜,但是到底也是讓人有可乘之機。
明面上不搞點事,暗地裏卻也想要弄出來一點風波。
就比如說那這兩天冒出來的童謠,‘天不之佑,秦皇使亡,地上則聞,亡秦者胡。’
沒指名道姓,但是也差不多了。
動作太快,坐不住的,查起來也是挺容易。
“趙家?”如果說是張家、李家劉備並不意外,反倒是趙家,實在有些出乎於意料之外。
畢竟這家在他的印象裏還算是可以。
尤其是趙家的二郎趙仲升,也還算得不錯,為人肅穩持重,才學也頗為出眾。
“趙家雖不顯,卻曾以官市為營。”諸葛亮道。
“原來如此。”
“主公,如今已是人贓並獲,是否需要殺雞儆猴?”
正巧沒這只雞呢,如今上趕著送上門來,就看怎麽用了。
“此事沒有其他家參與其中嗎?”劉備詢問道。
“迄今為止沒有。”諸葛亮道,“甚至流言也幾乎少有傳出來,至少在百姓之間。”
雖然談不上到守口如瓶的地步,但是也已經算是不錯了。
至於私下?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畢竟這件事在一眾文武之間,那幾乎就是人盡皆知的地步了,當著所有人的面說出來的,大家都不長耳朵顯然不太可能。
如今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已經算是不錯了。
就算是趙家,那做得也就是說隱晦也算是隱晦,畢竟大多數百姓不知道,但是說不隱晦那恨不得就是寫臉上。
相比較其餘兩家,對此中話的重視程度,到底還是不一樣的。
或者更加準確地說,就算是孫權那邊,也沒人敢把那句談孫權子嗣之話傳出來,就算是提及,那也是在親密之人中提及,絲毫不外傳。
不過還是那句話,劉備一行人剛剛入主益州,今年不過第二年罷了。
一切就顯得難能可貴。
事情當前,劉備思索了片刻道,“此事不必大張旗鼓,如今這件事控制的快,也沒有鬧大,暫且扣個七八天,到時再看。”
若是他們有心,自然明白事情暴露,自己就會親自上門來了。
聞言,諸葛亮點了點頭,不過說起來關於下次的事情,到底還是要談談的。
“主公,方鏡附近已經徹底控制住了,若是方鏡再有異象,除卻主公之外,不會再有第二人知。”
如果想要掩蓋下來的話,一人前去,悄無聲息,最為穩妥。
不過關於方鏡那邊的事情,劉備這些日子思來想去,到底還是道,“之前的事情,到底覆雜多端,關於你我二人提及極多,但是也藏匿了更多東西,所謂的日後亦是未說,說不得此次會吐露更多。”
既然已經顯露於眾人眼中,相比較藏著掖著,不如正大光明些。
諸葛亮卻是道,“主公可想過,若是那方鏡中聲所言更甚,當如何?”
劉備對於這個問題自然也是思慮已久,時至今日劉備也談不上對於對那畫中言所說的日後到底能夠猜測出來多少,到底是撲朔迷離,不過,“孔子言,君子坦蕩蕩,我雖非君子,但也欲效仿先賢。”
“即便此物為真,此言不虛,若是真有所誤,有諸工相助亦是可改。”
“若此物為虛,更是要倚諸公破之。”
“我又何足為慮?歸根結底不過區區一個異象罷了,即便是真的神鬼之物,我亦是不懼。”劉備道。
“主公如此,屬下亦是自當跟隨。”
神鬼之物,劉備不懼,諸葛亮亦是不懼,一路跟著劉備走來的老臣老將們,亦是如此。
這些日子雨下起來仿佛沒個頭,外面時常下著朦朧細雨,不過今天是個好天氣,天晴樹碧草連天。
微風輕拂而過,有大雁自北而來。
而與此同時一起到的是那來自荊州的一封封信件。
劉備看了許多,正在拿起一封來自關羽夾雜在此中的一封信時,外面傳來消息,“稟主公,方鏡以出異象!”
此情此景,劉備當即起身前去。
而同劉備前去的亦是有不少,而聽聞了此事若無事自前去後,更是有人想設法抽出來點時間,一同跟隨。
本來以為都沒有什麽希望了,眼下竟是還此一遭!
如果那真的是後世的話……
但凡有機會,誰不想看看到底自己是否青史留名呢?!
而且就關於之前所說的事情,不少人都有幾分探究之心,又或者想知道到底是誰才是最後可依之人。
假如一切真的可以證實,對於某些士族而言,劉豫州的確很好,但是假如有更好的,也不是不能換,改了益州顯然不可能,但是舉家搬遷還是可以的。
雖然這個時候三家都已經定了大局,但是怎麽說也能夠有些從龍之功在。
若是能夠把這件事情稟告上去,那更是無上的功勞!
當然,如果是劉豫州那就更好了,畢竟劉豫州待人接物,也還算是不錯的,別的不說,就說和劉璋、劉焉相比劉豫州實為仁主。
而且他們到底已經被劉璋與劉焉甚至包括張魯其人及麾下,消耗了不知多少財力物力。
以及,真說是遷出去,所消耗的人力財力,那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沒人喜歡背井離鄉,狐死首丘,更何況是人。
真說是出去了,若不能更進一步,唯一能夠指望的那也就是收覆失地了。
只是真的到了那個時候,自己一族能不能分到更多的東西,還有沒有位置,那都是兩說了。
這裏面的東西,實在多之又多。
即便是各人心思不一,但是到底要考慮的還是很多的。
對於這些東西,不僅僅是劉備一方有這麽想的,其他兩方的士族,也並非全都是鐵板一片,那般堅不可摧。
眾人齊匯聚方鏡之前。
那個只在最開始聽見過一回的女聲道,【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方鏡之中再一次回到了最開始的狀態,上面的畫面恢宏壯闊。
山河湖海,江山壯闊,盡在一小小方鏡之上。
那熟悉的女聲開口道,【大家好,正巧今天沒事,給大家直播看三國,久等了。】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以及民間故事寫的小說,這裏面有真的,也有虛構。】
【不同於正史上,作為歷史小說的三國演義就比較戲劇化了。】
女聲說著,畫面上也在上演著打鬥與其他聲響,只不過上面的人臉或多或少有些看不清,但是總的來說不耽誤什麽。
【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詩是明代大才子楊慎所寫,被用作三國演義的開篇,當然這個最開始是沒有的,畢竟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別說楊慎了,楊慎他爹都沒生出來,這首詞是明末清初的毛倫、毛宗崗父子加上去的。】
【但是不得不說,兩者放在一起,實在珠聯璧合。】
“明末?”劉備。
“清初?”孫權。
“的確好詞。”曹操點頭。
【不過排除掉這首詞,三國最開始那句話是——】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言以概之,算是點了通篇,畢竟三國的故事就發生在東漢末年到三家歸晉的過程。】
【劉備:什麽東西???!!!】
【孫權:晉是什麽???】
【曹操:再說一遍?!】
方鏡中下位置,三個留言,霎時蹦出來,醒目至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原本以為只有自家的祥瑞,一轉眼成了三家共有的。
就以消息傳出來的時間來看,分明就是同一時間!
至於那些消息,更是顯而易見,原本的想要縮小範圍,不管是為了減少影響,免得被人利用,還是為了一手獨掌免得消息外露,伴隨著消息到地方的時候,頓時都化為烏有。
不過憤慨之餘,也帶著幾分慶幸,幸虧消息傳來,否則自己一方隱匿,那就等同於把這件事情的主動權交於旁人。
就以現在這個幾乎是三方一同弄出來的趨勢,這種事情必然是攔不住的。
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與其交給敵人,流言蜚語傳得四處都是,還不如直接就把這件事公之於眾。
雖然想想這種事情到底還是有些威脅性的,但是已然有了第一次的先例在前,更何況現在了,作為打下一方的霸主,還是作為繼承父兄基業的孫權,到底掌控力不小,自信到底還是有的。
當然相比較孫權與曹操那邊,成都那邊的消息或多或少都是落後的。
距離就算是沒有那麽遠,但是到底傳信的路也有些艱難。
即便是這件事關羽之前也曾傳信回去,但是也不過是混合著眾多軍情政務一同送回去的,隨後關羽寫信加急傳於成都,就算是更快,那也是要時間的。
遠在成都的劉備等人倒是不知道這些事。
州牧府,裏面談不上多麽華美,但是就沖著那青石長平,高檐良柱,也依稀可見當年的富貴。
方鏡流出來的話,即便是被定成了靈異鬼神所為,但是有些東西,到底不是一家之言。
他們雖有兵馬,但是到底入主益州方才一年。
益州本土豪強士族,到底仍舊有一部分仍有異心。
雖然那方鏡中音所說之話,實在離譜,但是到底也是讓人有可乘之機。
明面上不搞點事,暗地裏卻也想要弄出來一點風波。
就比如說那這兩天冒出來的童謠,‘天不之佑,秦皇使亡,地上則聞,亡秦者胡。’
沒指名道姓,但是也差不多了。
動作太快,坐不住的,查起來也是挺容易。
“趙家?”如果說是張家、李家劉備並不意外,反倒是趙家,實在有些出乎於意料之外。
畢竟這家在他的印象裏還算是可以。
尤其是趙家的二郎趙仲升,也還算得不錯,為人肅穩持重,才學也頗為出眾。
“趙家雖不顯,卻曾以官市為營。”諸葛亮道。
“原來如此。”
“主公,如今已是人贓並獲,是否需要殺雞儆猴?”
正巧沒這只雞呢,如今上趕著送上門來,就看怎麽用了。
“此事沒有其他家參與其中嗎?”劉備詢問道。
“迄今為止沒有。”諸葛亮道,“甚至流言也幾乎少有傳出來,至少在百姓之間。”
雖然談不上到守口如瓶的地步,但是也已經算是不錯了。
至於私下?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畢竟這件事在一眾文武之間,那幾乎就是人盡皆知的地步了,當著所有人的面說出來的,大家都不長耳朵顯然不太可能。
如今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已經算是不錯了。
就算是趙家,那做得也就是說隱晦也算是隱晦,畢竟大多數百姓不知道,但是說不隱晦那恨不得就是寫臉上。
相比較其餘兩家,對此中話的重視程度,到底還是不一樣的。
或者更加準確地說,就算是孫權那邊,也沒人敢把那句談孫權子嗣之話傳出來,就算是提及,那也是在親密之人中提及,絲毫不外傳。
不過還是那句話,劉備一行人剛剛入主益州,今年不過第二年罷了。
一切就顯得難能可貴。
事情當前,劉備思索了片刻道,“此事不必大張旗鼓,如今這件事控制的快,也沒有鬧大,暫且扣個七八天,到時再看。”
若是他們有心,自然明白事情暴露,自己就會親自上門來了。
聞言,諸葛亮點了點頭,不過說起來關於下次的事情,到底還是要談談的。
“主公,方鏡附近已經徹底控制住了,若是方鏡再有異象,除卻主公之外,不會再有第二人知。”
如果想要掩蓋下來的話,一人前去,悄無聲息,最為穩妥。
不過關於方鏡那邊的事情,劉備這些日子思來想去,到底還是道,“之前的事情,到底覆雜多端,關於你我二人提及極多,但是也藏匿了更多東西,所謂的日後亦是未說,說不得此次會吐露更多。”
既然已經顯露於眾人眼中,相比較藏著掖著,不如正大光明些。
諸葛亮卻是道,“主公可想過,若是那方鏡中聲所言更甚,當如何?”
劉備對於這個問題自然也是思慮已久,時至今日劉備也談不上對於對那畫中言所說的日後到底能夠猜測出來多少,到底是撲朔迷離,不過,“孔子言,君子坦蕩蕩,我雖非君子,但也欲效仿先賢。”
“即便此物為真,此言不虛,若是真有所誤,有諸工相助亦是可改。”
“若此物為虛,更是要倚諸公破之。”
“我又何足為慮?歸根結底不過區區一個異象罷了,即便是真的神鬼之物,我亦是不懼。”劉備道。
“主公如此,屬下亦是自當跟隨。”
神鬼之物,劉備不懼,諸葛亮亦是不懼,一路跟著劉備走來的老臣老將們,亦是如此。
這些日子雨下起來仿佛沒個頭,外面時常下著朦朧細雨,不過今天是個好天氣,天晴樹碧草連天。
微風輕拂而過,有大雁自北而來。
而與此同時一起到的是那來自荊州的一封封信件。
劉備看了許多,正在拿起一封來自關羽夾雜在此中的一封信時,外面傳來消息,“稟主公,方鏡以出異象!”
此情此景,劉備當即起身前去。
而同劉備前去的亦是有不少,而聽聞了此事若無事自前去後,更是有人想設法抽出來點時間,一同跟隨。
本來以為都沒有什麽希望了,眼下竟是還此一遭!
如果那真的是後世的話……
但凡有機會,誰不想看看到底自己是否青史留名呢?!
而且就關於之前所說的事情,不少人都有幾分探究之心,又或者想知道到底是誰才是最後可依之人。
假如一切真的可以證實,對於某些士族而言,劉豫州的確很好,但是假如有更好的,也不是不能換,改了益州顯然不可能,但是舉家搬遷還是可以的。
雖然這個時候三家都已經定了大局,但是怎麽說也能夠有些從龍之功在。
若是能夠把這件事情稟告上去,那更是無上的功勞!
當然,如果是劉豫州那就更好了,畢竟劉豫州待人接物,也還算是不錯的,別的不說,就說和劉璋、劉焉相比劉豫州實為仁主。
而且他們到底已經被劉璋與劉焉甚至包括張魯其人及麾下,消耗了不知多少財力物力。
以及,真說是遷出去,所消耗的人力財力,那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沒人喜歡背井離鄉,狐死首丘,更何況是人。
真說是出去了,若不能更進一步,唯一能夠指望的那也就是收覆失地了。
只是真的到了那個時候,自己一族能不能分到更多的東西,還有沒有位置,那都是兩說了。
這裏面的東西,實在多之又多。
即便是各人心思不一,但是到底要考慮的還是很多的。
對於這些東西,不僅僅是劉備一方有這麽想的,其他兩方的士族,也並非全都是鐵板一片,那般堅不可摧。
眾人齊匯聚方鏡之前。
那個只在最開始聽見過一回的女聲道,【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方鏡之中再一次回到了最開始的狀態,上面的畫面恢宏壯闊。
山河湖海,江山壯闊,盡在一小小方鏡之上。
那熟悉的女聲開口道,【大家好,正巧今天沒事,給大家直播看三國,久等了。】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以及民間故事寫的小說,這裏面有真的,也有虛構。】
【不同於正史上,作為歷史小說的三國演義就比較戲劇化了。】
女聲說著,畫面上也在上演著打鬥與其他聲響,只不過上面的人臉或多或少有些看不清,但是總的來說不耽誤什麽。
【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詩是明代大才子楊慎所寫,被用作三國演義的開篇,當然這個最開始是沒有的,畢竟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別說楊慎了,楊慎他爹都沒生出來,這首詞是明末清初的毛倫、毛宗崗父子加上去的。】
【但是不得不說,兩者放在一起,實在珠聯璧合。】
“明末?”劉備。
“清初?”孫權。
“的確好詞。”曹操點頭。
【不過排除掉這首詞,三國最開始那句話是——】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言以概之,算是點了通篇,畢竟三國的故事就發生在東漢末年到三家歸晉的過程。】
【劉備:什麽東西???!!!】
【孫權:晉是什麽???】
【曹操:再說一遍?!】
方鏡中下位置,三個留言,霎時蹦出來,醒目至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